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8-03-13 11:46:53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它没有统一的文本“教材”,甚至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师,它具有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超越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超越封闭的课堂等特点。怎样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就成为了决定这门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一、什么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凡是对达到课程目标实现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其中不仅仅包括资源包、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同时还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只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能很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服务,这样才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几个误区
不可否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少成绩,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在课程实施特别是课程资源开发中,不少学校和教师陷入以下误区:
一)当前学校由于缺乏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使课程资源特别是丰富多彩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发掘,而对于条件性的课程资源依赖性过强。一些学校甚至把资源包、教科书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这样就导致每次组活动中重复资料多,使学生觉得单调无趣。
二)教师自身认识存在着误区,以为只有风景名胜、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才是课程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为外出参观,将课程资源理解为十分狭窄。这样就对这门课消极面对,应付了事。
三)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局限性。《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指定领域,不少教师将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项内容完全割裂开来,更有甚者,有地方在教研部门的主导下,甚至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门课程即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来对待。还有的时候是出现明显的学科化倾向,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对待,如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来取代这门课。
四)认为学校客观条件限制,如缺乏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室、生物园、实践基地等,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探索的兴趣。
五)被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不少家长不能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意义,孩子课外时间被培优、兴趣班以及各种书面作业所占满。使学生不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参与。
三、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可行性
虽然各种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需要指导教师筛选甄别才可以作为课程资源予以开发利用。因此教师不妨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考虑与设计:
一)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因此,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各种设施以及各种人员、互联网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宝贵而又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如果做到摸底排查,进行必要登记分析,建好校内资源信息库,对于充分利于和开发校内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校园内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果加以提炼和利用,引导学生进步一思考和实践,也是很好的资源。
二)鉴别利用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各种机构、生产场所和服务机构的专门人才,也包括各种活动基地,学生在校外日常活动以及和实现自己目标达成中,能在潜移默化促进自己学业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如教师对这些加以应用,必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三)及时开发家长资源。家长的行业分布很广,让家长积极为课程服务,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开放相关场所等,如可以请家长中的医务工作者开展相关病症的预防与治疗工作,请从事科学研究的家长讲解最新科学动态等,家长的密切配合,让孩子亲身实践,对于丰富孩子们的视野,促进孩子们素质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
四)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当今世界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些大事。比如天宫升天,武汉的电动车上牌照、上学路上亲历城市的拥堵等,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持续跟踪社会热点,对孩子发展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有很强的导向性。由于孩子的生活接触面并不是很广,一旦走出校园,让他们感受社会上的美与丑,善与恶,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提高自己实践技能、动手能力、交往水平。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包。因为目前出版的各种资源包十分好丰富,教师教师选择。鉴别,提供给学生使用,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目前全国各地小学使用的资源包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教材类,教师可以按图索骥,予以吃透领会之后,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二是背景资料类,这些资料相对原生态一些,需要教师予以提炼;三是方法引领类。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实践,教师如何指导的书。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
通过笔者几年探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广开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校为本,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开发课程资源。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国家管理、校本开发的课程,因此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自己的资源状况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1、与学校传统特色活动、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发课程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活动、德育活动以及班队会活动,如夏令营、校运动会、春游、军训活动、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这些活动早就植根于学校了,如果开发和利用得当,那么这些资源无论从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都为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活动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我们教师只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生参与,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避免出现活动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利用学校传统特色活动以及德育活动整合开发课程资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开发策略。
2、直接将学校各类活动作为课程资源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如果在六一庆祝活动、三跳运动会等活动中,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的状况,让学生自主参与设计、自主参与组织,从报名、比赛活动的排序、成绩的统计以及场地的布置准备等,都可以让学生承担,这对于提高综合运用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将学校传统特色活动和德育活动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部分
如引导学生注意用电安全、增强自护本领,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要各班根据不同班情,在全校统一主题下各班自主设计活动,使学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再比如,学生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春游项目、春游地点,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的喜爱。学生还可以事先自行调查了解不同春游地点的玩法,再在班级进行交流。
4、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延伸出新的活动主题,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
比如学校组织了经典诵读月、读书节活动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的研究等活动,在学生春游之后,可以开发“说说食品安全”的主题活动、可以开展“零花钱的使用”等主题活动。
因此,只要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与学校各类特色活动有机结合,避免了课程资源的浪费与闲置,还可以避免活动的低效、肤浅。
二)利用和挖掘校内外各种环境资源,建立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协调和共享的联动机制。我们知道,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受到环境影响、教育培养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课程资源上来看,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将会使课程资源十分丰富。
1、校园环境资源。校园环境资源是包括三部分,具体地说,首先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专用教室、实践基地等。其次是隐性资源,主要包括师生关心,传统文化积淀、学风、校歌、校园绿化等。此外就是一些显性资源,如座谈讨论、宣传板报、校园电视台节目等。
2、家庭环境资源。家庭环境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等个性品质的十分重要,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源。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家长资源,家长的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法都影响着孩子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观的形成。二是家庭资源。包括各种家庭设施、消费习惯、休闲方式、邻里关系等都影响着孩子多元智能开发和全面发展。三是家族资源。主要是家庭中各种亲友的影响,他们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
3、社区环境资源。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走进天地大课堂,这样就能一次次把学生带进多姿多彩的社区生活和和家庭生活中。让学生把学科知识与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做到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比任何一个学科的内容都丰富。具体地说,有以下活动可以开展,首先是可以了解地方经济建设和社区经济生活,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等。其次是参与社区建设、传承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再次就是体验乡土历史文化。此外还有感悟家乡地理风俗。
4、国内环境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可从中开发出适合的课程资源,如: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军事成就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的主题,还有我国的灿烂历史文化以及旖旎的自然风光,也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资源。
三)以生为本,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鲜活的课程资源。《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成果的呈现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童心可爱、童真可师、童趣可赏,就会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共同兴趣,生成活动主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兴趣点,有效捕捉开发出主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告会、设计好的板报、电视节目等,培养学生兴趣,也会生成非常好的主题。同时,学生的生活与教师生活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果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就会发现便于操作,学生欢迎的主题。如一位老师看到学生手中经常玩各种各样的卡,就开发出《持卡时代》的主题,有的学生喜欢玩悠悠球,教师就设计了《悠悠球的学问》这一主题,学生兴致很高。
总之,教师只要合理利用周边资源,从学生兴趣出发,就一定会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乐趣与魅力。
四)合理有效的开发和使用资源包
当前不少机构和专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编制了一些材料,如仅就武汉市而言,在各小学使用的就有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某某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湖北省教研室编制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实施中良好的教学资源,此外,不少学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教师加以扬弃,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国际环境、网络资源以及其它时空资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开发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亲身实践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多花心思,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和社区环境,就会使学生主体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这样在活动也会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和过程性资料,此外,由于这门学科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加强课程资源开发,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就会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陶海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攻略大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臣之等.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华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